李庄,地处宜宾地区以东长江下游19公里的南岸李庄坝,自唐代以来李庄就是川南商贸、文化、经济重镇之一,由于其处于重要的地理位置,李庄自古就有“万里长江第一镇”之称。
万里长江第一镇——李庄
据史料记载,明清时期,随着商贸的发展,李庄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,成为水陆交通之要冲。及至抗战时期,诸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内迁至此,如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、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、中央博物院筹备处、国立同济大学、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、中国营造学社、中国大地测量所等。
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
中国营造学社旧址
李庄镇现仍保存原有其传统风貌的布局,街道多系石板铺成,民居大部分为清代至民国时所建,镇内文物古迹丰富,有旋螺殿、禹王宫、东岳庙、南华宫、天上宫、祖师殿、慧光寺、“四姓”大院、肖家院、罗家祠等清代建筑十余处,其建筑规模宏大,保存完整。
慧光寺
东岳庙
天上宫
祖师殿
说到李庄的建筑,不得不提在这些建筑里发生的故事。1931年9月18日,侵华日军发动“九一八事变”,抗日战争爆发。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,以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主的中国营造学社被迫南迁,先后辗转至武汉、长沙、昆明。1940年10月底,营造学社迁驻李庄上坝,至1946年秋天迁回,历时近6年。
中国营造学社在李庄期间,对宜宾地区的古建筑、宋墓等进行调查、测绘。梁思成、林徽因带领大家克服缺少纸张、无厂印刷等困难,恢复了停办的社刊《中国营造学社汇刊》,自己撰写文章、绘图、排版、石印、装订,也正是如此,李庄被称为“中国建筑科学的摇篮”。
中国营造学社旧址绘图室
说完李庄的建筑,那么李庄那时的人呢?汉代司马迁说过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往”。优越的商贸地理位置吸引着天下的客商汇集于李庄,经营生意,也经营着个人和家族的前程。
明末清初,四川经历60年的战乱,尤其是明末张献忠入蜀,四川人口锐减。清初实施“湖广填四川”的移民政策,李庄也成为移民集中分布的区域。移民入川后,因远离家乡,且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,思乡是难免的。起初是小范围的,随着同乡人口的增多,固定的聚会、娱乐地点成为必须,同乡会馆由此产生。李庄的同乡会馆就有禹王宫、南华宫、天上宫等。
来源:宜宾市博物院